白鹿、欧豪谈《北上》:把运河的故事续写下去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以大运河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作品不多,关于运河的创作,既需要宏阔历史视野,又要兼具当代文化价值观照。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北上》,在是连接传统中国的“慢”与现代中国的“快”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北上》改编自徐则臣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勾勒出京杭大运河沿岸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故事聚焦于一个运河沿岸的小院,以一群普通“90后”青年的视角,展现运河如何融入他们的成长。4月14日,电视剧《北上》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北上》原著作者徐则臣谈到,每一个艺术形式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北上》之前改编过话剧,也曾改编为音乐剧,“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一种努力在自身的框架内、在自己的艺术逻辑内我觉得都是自洽的,都是成立的。”
主创介绍,为呈现运河风情与时代景观,《北上》剧组采风昆山八城老街、苏州古城、无锡三国水浒城、以及大运河博物馆等地,也在剧中深度植入昆曲、评话、竹雕、苏绣等各种非遗元素,通过淮阳菜油墩子等运河美食展示了运河风情。
《北上》剧照
徐则臣分享,作为一个江苏人,能够看到自己对运河的感情在这部剧当中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传播和辐射,这本身是非常让人喜悦的,徐则臣说:“从《北上》播出以后一直喜讯不断,淮安那边跟我说,现在觉得花街有点短了,盛不下那么多游客;我老家是连云港东海,我老家是产水晶的,当地说水晶现在卖的特别火爆,为了应对源源不断的客商和游人,我们水晶城已经开始24小时营业了。”
对于徐则臣对于运河的情感,《北上》的总制片人张书维心有戚戚,他认为,花街既是地理坐标更是游子心中永不坍塌的精神图腾,徐则臣书写运河是在用水的流动性解构故乡的永恒性,运河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中国人关于根与运行的生命辩证法。“旧邦新命,运河的旧邦是千年文脉的厚土,而新命需要由今天花街上的青年来续写。”
徐则臣对于运河的这一份情感也传递到年轻的演员这里,“夏凤华”饰演者白鹿谈道,自己也是在运河边上长大的,“我眼中大运河就像我们剧中所呈现的一般,是一个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地方,见证着无数人的命运起伏,承载着运河人的生活百态。能够饰演一部与家乡有关的戏真的我非常地幸运,我希望我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将运河儿女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来,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时代的变化。”
与之前饰演的角色截然不同,夏凤华的人生基调是风风火火、天不怕地不怕,“生活和时间的磨砺渐渐地将她锤炼得更加沉稳。在北京创业的岁月里,夏凤华将她承包的快递站包装得仿佛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她以一个异乡人的同理心为同是游子的员工创造了另一个家,她就像那条贯穿她始终运河把一切风浪波折都隐去,唯留下静水深流与绵绵不绝,给许多人带来生活的希望。”白鹿谈道。
白鹿饰演的夏凤华
白鹿谈道,为了表示要塑造夏凤华这个角色的决心,自己经历了从外形到心灵的双重蜕变,“剪短发,戴钢牙、涂黑皮肤是我与夏凤华这个角色的初见。在剧本中了解夏凤华的奋斗史是我与她相识的过程,而从她身上焕发出的精神气质则是我与她之间的心灵交互。是夏凤华让我站在古运河畔,触摸到运河水系的青年精神,我们剧中有一句旁白我也非常喜欢——‘时代的浪潮最终还是势不可当地在每一个人身上留下了印记’,我与夏凤华身上都留下了时候我们自己的时代印记,是她告诉了我作为年轻一代要时刻保持拼搏进取责任担当的精神,持续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白鹿 现场发言
“谢望和”的饰演者欧豪介绍,自己与角色有许多相似之处,“望和是在运河边长大,我是在海边长大,他们家跑船我们家也跑船,他们是河运,我们是海运。家庭都曾经经历过时代变迁所带来的风吹雨打,所以从人物个性来看,我们都是少说多做、行动力较强的一类人。”
剧中有一段台词很触动欧豪——“在运力不足的时候船老大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惜时代过去了,他们还活在过去,活在过去的辉煌荣誉里”,在欧豪眼里,运河不是布景,而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一个无声的主角。“运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承载着无数普通人潮起沉浮的命运航道。因为与谢望和相似的成长轨迹,我深知运河上的每一艘船对每一个家庭而言,意义远不止养家糊口这么简单,其中还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欧豪 现场发言
下一篇:广发核心精选股票投资新选择
有话要说...